近日,各省份2021年一季度经济成绩单陆续公布。
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型物流企业稳步回升,小微型物流企业快速回升,物流行业后期发展形势向好按照十四五规划纲要要求,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现代税收制度,健全地方税、直接税体系,优化税制结构。
十四五将会有哪些新部署?据财政部税政司司长王建凡介绍,近年来,通过深化税收制度改革,我国税制结构进一步优化,直接税比重逐步提高,从2011年的28.4%逐步提高到2020年的34.9%。财政部预算司司长李敬辉介绍,下一步,将从五个方面重点突破,持续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我们将综合考虑财政可持续和实施助企纾困政策的需要,平衡好当前和长远需要和可能的关系,着力完善减税降费政策,优化落实机制,提升政策实施效果,让企业有更多获得感。完善减税降费 让企业有更多获得感近年来,我国持续实施了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政策。三是规范预算支出管理,合理安排支出预算规模,充分发挥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政府过紧日子作为预算安排的长期指导思想,完善财政直达机制。
欧文汉表示,十四五时期,将把财政资源配置、财税政策落实、财政体制改革放到服务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来考量和谋划。按照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改革方案,后移消费税征收环节并稳步下划地方,结合消费税立法统筹研究推进改革。国内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是我国财政收入中贡献度最大的两个税种,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经营状况。
观察财政收入,除了看收入规模,还需盘点收入结构,才能对财政收入的整体面貌及其衍生的现实意义有清晰的认知。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5%,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1140亿元,同比增长1.79倍。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货物进出口总额等主要指标都实现两位数增长,为同期财政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提供了可靠保障。此外,从更大范围讲,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优化和落实减税政策,进一步支持和激励科技创新,切实增进民生福祉等等,都是财政大有作为的领域。
财政有收才有支,收支结合,才能充分体现财政的基本职能和重要作用。可见,企业经营状况改善,接近恢复到疫前水平,助力一季度这两个税种收入恢复性增长。
今年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7115亿元,同比增长24.2%。其中,教育、卫生健康、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分别增长13.8%、8.3%、6.1%。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中承担着重要职责。一季度财政收入实现开门红,在体现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持续显现的同时,又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做到有保有压,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精准聚焦,突出重点,为今年经济社会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和维护大局稳定奠定了财力基础。
张德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尽管PPI涨幅有所扩大对一季度财政收入增速有一定贡献,但最主要的原因无疑是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恢复。因此,一季度财政收入符合预期,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与此对应,一季度财政收入同比增长24.2%,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6.4%,两年平均增长3.2%
其中,服务贸易自由化包括:允许外国机构独立举办除冠名中国中华全国国家等字样以外的涉外经济技术展,技术进出口经营活动不需办理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探索取消设立拍卖企业审核许可和商业特许经营备案,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支持发展数字贸易等6项政策措施。服务贸易方面共15项政策措施。
其中,货物贸易自由化包括:洋浦保税港区内先行试点经一线进出口原油和成品油不实行企业资格和数量管理,进口食糖不纳入关税配额总量管理,下放国际航行船舶保税加油许可权限,在实施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区域进入一线原则上取消自动进口许可管理,取消机电进口许可管理措施,支持开展二手车出口业务和新型离岸国际贸易等7项政策措施。货物贸易便利化包括:支持开展有关认证机构资质审批试点,提升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监管能力,加强海关监管模式创新、实施层级审批模式,支持参与制定推荐性国家标准、制定地方标准及团体标准,建立应对贸易摩擦工作站和贸易调整援助机制等6项政策措施。
货物贸易方面共13项政策措施。据商务部网站消息,4月23日,商务部等20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贸易自由化便利化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服务贸易便利化包括:建立技术进出口安全管理部省合作快速响应通道,在部分重点领域率先规范影响服务贸易自由便利的国内规制,办好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支持创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推动重点企业和项目落户,鼓励创新服务贸易国际合作模式,新签服务贸易国际合作协议时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需求,完善国际服务贸易统计监测制度等9项政策措施。《通知》从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两方面,明确了28项政策措施,包括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支持发展数字贸易等货物贸易方面共13项政策措施。货物贸易便利化包括:支持开展有关认证机构资质审批试点,提升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监管能力,加强海关监管模式创新、实施层级审批模式,支持参与制定推荐性国家标准、制定地方标准及团体标准,建立应对贸易摩擦工作站和贸易调整援助机制等6项政策措施。
服务贸易方面共15项政策措施。其中,货物贸易自由化包括:洋浦保税港区内先行试点经一线进出口原油和成品油不实行企业资格和数量管理,进口食糖不纳入关税配额总量管理,下放国际航行船舶保税加油许可权限,在实施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区域进入一线原则上取消自动进口许可管理,取消机电进口许可管理措施,支持开展二手车出口业务和新型离岸国际贸易等7项政策措施。
服务贸易便利化包括:建立技术进出口安全管理部省合作快速响应通道,在部分重点领域率先规范影响服务贸易自由便利的国内规制,办好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支持创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推动重点企业和项目落户,鼓励创新服务贸易国际合作模式,新签服务贸易国际合作协议时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需求,完善国际服务贸易统计监测制度等9项政策措施。其中,服务贸易自由化包括:允许外国机构独立举办除冠名中国中华全国国家等字样以外的涉外经济技术展,技术进出口经营活动不需办理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探索取消设立拍卖企业审核许可和商业特许经营备案,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支持发展数字贸易等6项政策措施。
《通知》从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两方面,明确了28项政策措施,包括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支持发展数字贸易等。据商务部网站消息,4月23日,商务部等20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贸易自由化便利化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外贸复苏稳中向好,淡季不淡背后释放了哪些信号?信号一:国际需求回暖4月21日,555辆领克01汽车搭载礼诺亚洲号滚装船,从宁波舟山港梅西滚装码头出发,开启了前往比利时泽布吕赫港的航程。今年一季度累计开行513列,共发运42874标箱,进出口箱量同比增长373.5%。通过抓住全球经济复苏机遇,确保外贸进出口运输高效顺畅,宁波舟山港抢抓东盟等主要出口市场快速增长的发展机遇,新增中谷物流东南亚新航线等多条航线,集装箱航线总数达266条,创历史新高。为了抓住这个商机,把商品快速送达客户手中,中欧班列成了最佳选择。
义乌国际商贸城的五金经营户陈燕贞说,疫情后国外宅经济带动了园林器械、五金厨具等产品的销量。浙江省税务局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2月,浙江全省出口企业累计出口开票销售额同比增长51.5%,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出口额快速增长,同比增幅分别为90.6%和80.2%。
卧龙电气驱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红信说,一季度海外订单明显好转,在抓住海外市场复苏的同时,企业更加重视国内市场,一方面通过工厂数字化改造,实现中国工厂达到和超过国际竞争对手的水平;另一方面搭建数字化平台,通过数据分析和建模创造应用场景,为客户企业创造更大价值来增强产业链安全和韧性。中欧班列已经成为大型物流企业的必要选择,铁路和空运、海运共同组成国际物流供应链保障的一部分。
公司总经理蒋木林介绍,企业每年新研制产品有1000多种,通过创新研发和效率提升,产品平均制造成本只有国外同类产品的20%。国内市场需求稳定增长,是企业实现今年销售收入和利润目标的定心丸。
产品在欧美国家的汽车维修和售后市场很受欢迎,今年以来国外经销商经常网络联系追加订单。在海运受阻、空运一仓难求的背景下,义新欧中欧班列持续发力,成为连通欧亚地区经贸往来的重要纽带。在传统外贸大省浙江,今年一季度进出口突破8000亿元大关,两年平均增长14.0%,其中3月单月进出口规模创历年新高,为全年外贸量稳质升开了一个好头。义新欧中欧班列的主要货代公司义通欧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林辉寰说,从场站分拨到海外仓,从站到站发展为门到门,中欧班列的国际供应链保障能力越来越强。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说,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吸引力加上不断扩大开放的举措,将吸引更多外资企业投资中国。浙江省商务厅和杭州海关的数据显示,2021年一季度,浙江省进出口额达8619亿元,同比增长37.2%,两年平均增长14.0%;3月,全省进出口额增长27.8%,进出口、进口规模均创历年3月新高。
信号三:新产业、新模式生命力强劲 外资信心强今年一季度,浙江省新兴产业出口保持良好态势。记者在台州市三门县的西格迈股份有限公司看到,门口停满集装箱卡车等待提货,车间里生产线全开,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得益于国际需求回暖,外贸整体呈现增长态势。今年一季度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达29326万吨,同比增长17.1%;完成集装箱吞吐量769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5.1%。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